港澳宝典正版资料大全始终以服务国家社会为己任,结合专业优势,积极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近年来取得了积极成效。

  1. 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开发并转化N95口罩材料筛选与评价技术,为雾霾和新冠疫情防控等社会需求做出有力贡献;研发、转化三种新冠病毒诊断试剂盒(累计投入使用2600万剂以上),形成一套高效的实验室诊断方案,为中国及世界范围疫情防控做出重要贡献;成立市级技术服务平台,促进有机固废资源化与污染控制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

  2. 积极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建言献策。2018年助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的编制建言献策;成立“东台-复旦滨海湿地保护联合创新中心”,为候鸟保护、滨海湿地保护、生态旅游等领域提供专家咨询。该领域专家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聘任为市政府参事。

  3. 积极主持或参与地方政府环保与生态类规划的编制。为完善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建设提供决策咨询,相关成果得到上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应用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同时被中共中央委员会办公厅收录;主持“黄浦江景观照明总体方案”“上海市黄浦江两岸灯光规划”等重要工程。

  4. 积极主办、承办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4 次,国内学术会议10 余次。3次主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欧大气化学学校”,引领国际相关学科发展方向; 

服务国家大气污染治理及相关人才培养需求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及国际科学前沿,多方位提供社会服务。在区域和全球宏观尺度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与模拟,加深分子水平对大气中微观过程的理解,揭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形成机制与控制策略,相关研究成果揭示了城市大气中新粒子形成的化学与物理机制并在Science发表。

面向大气化学学科发展需求,2016年举办“第22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2019年承办“环境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每两年承担一次“中国-澳大利亚空气质量科学与管理研究中心”(ACC-AQSM)学术研讨会。

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2018年助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空气质量保障;2013年大气雾霾和2019-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将N95口罩材料筛选与评价技术研究成果向产业界转化,为雾霾和疫情防控做出有力贡献。

面向青年人才培养,2013年起举办三届中欧大气化学学校(SESAC),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的资深学者向国内外青年学生进行大气化学前沿知识教学和科研实践,并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通过贯穿式教学-科研培养体系,向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国民经济主战场、国际大气化学的学术领域不断输送高水平青年人才。

共建东台-复旦滨海湿地保护联合创新中心


2019年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批准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地名录。该遗产地划定范围中,东台滨海湿地占总面积60%以上,地位非常重要。然而,由于前期不合理开发利用和互花米草等外来物种的恶性入侵,导致东台滨海湿地面临严峻的生态退化风险。当地政府对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的技术需求非常迫切。为充分发挥本学科在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生态规划等领域的科研优势,针对东台市在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和生态管理等领域的技术和人才需求,我系于2019年与东台市沿海经济区管委会成立了“东台-复旦滨海湿地保护联合创新中心”。

自联合创新中心成立以来,已承担3个联合中心委托的科技服务项目,其中“东台滨海湿地修复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规划”已完成并在当地投入实施;“东台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已在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的治理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已实际应用于东台条子泥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东台滨海湿地系统监测平台建设”正在进行中。另外,我系还为东台市政府在候鸟保护、滨海湿地保护、生态旅游等领域提供专家咨询12人次,有力支持了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

研发新冠病毒诊断试剂盒,服务疫情防控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学校新冠病毒科研攻关项目的支持下,我系和企业合作迅速研发了多种新冠病毒诊断试剂盒,包括(1)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 法);(2)免核酸提取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快速恒温扩增法);(3)新冠病毒IgM/IgG 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荧光免疫层析法),形成了一套高效实验室诊断方案。对于疑似感染者,首先采用免提取核酸恒温扩增检测结合手指末梢血/静脉血IgM/IgG 抗体检测,实现现场或门急诊快速筛查,结果可疑或难以判断则采用荧光PCR法病毒核酸检测进一步确诊。三款产品结合检测方案构成了一套完善的新冠病毒感染实验室高效诊断体系,既适用于临床一线,也适用于后疫情时期的复工复产和出入境检疫中大量人群筛查。已经获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项(国械注准20203400299),欧洲医疗器械证书(CE-IVD)6项(GZ-8821-2020)和美国FDA的应急EUA审批(2020/04/17获批)。此外,产品在欧盟、美国、巴西、印度、菲律宾、印尼、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也得到了广泛使用。不仅为中国的疫情防控,也为世界范围的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服务城市管理,助力垃圾分类


面向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解读国家发展新战略,主持重大工程项目,为中央和地方建言献策。

我系为完善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并以书面和会议交流的形式传递给上海市绿化与市容局,相关研究成果被采纳收录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构建社区垃圾分类长效治理机制的建议,作为上海市委党校内参,得到时任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尹弘书记批示;推动基于“社会规范”和“情感”的垃圾分类教育的政策建议,被中共中央办公厅收录。

与此同时,我系开展上海大虹桥地区专题研究,提出虹桥地区扩大开放和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建设战略构想,获市领导高度认可并将核心内容上报中央领导;我系教师作为自然资源部部聘专家,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的编制建言献策;按照上海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标和推进黄浦江旅游发展的要求,经过近两年多的设计和实践,我系教师主持制定《黄浦江两岸景观照明总体方案》,推进黄浦江景观照明优化提升,建成世界领先、具有上海特色的城市滨水夜景,成为上海地标性景观;发起成立“长江经济带智库合作联盟”,发布长江经济带指数;参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十三五”规划和科创中心系列课题研究及战略研究议题。聚焦城乡规划行业发展,创办学术期刊《城乡规划》。策划组织20项重大校内外学术活动,包括2019年“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主题会议,2020 年“后疫情时代城乡规划变革”线上公益访谈等。